发布日期:2024-05-24 20:08 点击次数:100
截至今年4月16日,我国首部星载降水测量雷达随风云三号G星已在轨工作整整一年。一年来,星载降水测量雷达凭借犀利的“双睛”,已捕捉到“玛娃”“泰利”等台风降雨系统的三维立体结构,并在2023年8月华北暴雨雨情监测中精准探测到降水三维精细结构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了宝贵的观测数据。
星载降水测量雷达优异的表现离不开一支默默耕耘18载的队伍——航天科技集团九院七〇四所“星载降水测量雷达项目团队”。
自2006年我国气象卫星发展论坛举办后,研制国产降水测量雷达卫星成为共识。七〇四所集结了以于勇博士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人才,组建了星载降水测量雷达项目团队,扛下了卫星主载荷的研制重任,着手研制最具有难度的双频降水测量雷达。
团队成立之初,35岁以下青年占比达80%。携手研制18载,期间更多意气风发、心怀航天梦的青年才俊陆续加入,为团队注入创新动力,最终圆满完成了以星载降水测量雷达为代表的多项重点型号任务攻关,成长为“地球CT师”。
创新突破攻难关
这是我国首次研制星载降水测量雷达。与地面雷达不同,天上往下看的星载雷达需要在轨运行,并且与同类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星载降水测量雷达工作频段最高、双程旁瓣指标要求最苛刻、累计工作时间最长。
“地表回波比降水回波强一百万倍,常规雷达地表信号干扰一般在一万倍左右,如何在一百万倍的干扰信号中挑取出降水回波,这个难度很大。”微波遥感技术研究室主任江柏森评价。
面对新方向、新任务,星载降水测量雷达项目团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但他们没有退缩。经过不懈努力,团队在2008年至2018年间顺利完成预研样机的研制和机载试验验证工作,为后续工程化研制奠定了基础。
2018年,团队正式进入型号研制阶段。从单个核心技术点突破到整星级测试,青年小分队在各个岗位上坚持自主创新,实现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天线测试小队从设计和工艺多方面开展创新工作,突破了-30dB低旁瓣天线技术难点,并自主研发微波天线暗室多波位测试技术,大幅度提升测试验证效率;
TR组件课题组攻克高稳定性、高一致性毫米波频段电路技术难题,研制出国内当时难度最高的TR组件产品;
数据处理软件小队齐心合力从无到有,构建了功能完备、分析全面的自动化数据处理软件,有效保障了雷达测试工作的全面覆盖性和实时高效性。
团队每一位青年人才都敢为人先,将创新视作前进的动力,积极应对挑战。经过共同努力,圆满保障了我国首部星载降水测量雷达的研制任务、发射任务和在轨测试任务。
严慎细实尽精微
相比突破攻关,更难的是实现雷达的定量化要求。“必须对雷达参数做精准定标,使其成为一把‘标尺’。”星载降水测量雷达主任设计师杨润峰说。
怎样才能把“尺”做准?
这支队伍严格把控和审查每一个环节,完成了模块级、整机级试验共计约百次,采集了约3000万条测试数据、共2.5万多份数据文件,终于确保了雷达定量观测能力的可靠性,让星载降水测量雷达成为一件精密的“艺术品”。
2022年,星载降水测量雷达进入测试阶段。面对肆虐的新冠病毒,真空热试验小队奔赴上海,成为“最美逆行者”,像钉子一样驻守在工作岗位,不放过任何试验细节,严密监视产品状态,保障了星载降水测量雷达的试验测试节点。
砥砺前行致广大
目前星载降水测量雷达在轨测试运行稳定,团队在密切关注雷达在轨状态的同时,已投入到其他星载气象雷达的研制当中。
七〇四所所长于勇表示,双频降水测量雷达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未来我们将继续在微波主动气象领域精耕细作,不断推出更先进的气象遥感仪器,为我国迈向‘气象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这支队伍的青春力量像阳光一样炽热,自成立以来表现卓越,获得了九院“十一五技术创新奖特等奖”、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奖项,获得授权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出版译著1部。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团队成员们表示,他们将始终以聚焦我国微波主动气象遥感载荷及应用技术的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及学科交叉与重点前沿技术的创新性研究为己任,让中国航天科技事业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续写绚烂篇章。
Powered by 正规股票配资咨讯_实盘股票配资_专业杠杆股票精选网站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